湖北监利天气_湖北监利天气预报一周7天
1.曹操逃跑的华容道到底是现在的湖北监利还是鄂州华容区,还是湖南华容县呢?
2.《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呀?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1、日照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2、气温
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3、降水
湖北省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
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梅雨期。
4、水文概况
河流
湖北省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千米以上的有4228条,河流总长5.92万千米,其中河长在100千米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千米。
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省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千米。
湖泊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5、土壤类型
湖北省共有14个土类,32个亚类,138个土属,455个土种。
6、植被条件
按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和系统,湖北省自然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组: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水生植被;
12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常绿落叶阔叶灌丛和水生植被等,30个群系组,124个群系。
扩展资料: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24%和20%。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
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百度百科-湖北
曹操逃跑的华容道到底是现在的湖北监利还是鄂州华容区,还是湖南华容县呢?
从科学的角度讲 孔明应该是会预测天气
不太可能是偶然因素 因为诸葛亮对当晚有东风言之凿凿
如果硬要说他会呼风唤雨 那么只能说他有特异功能了
引用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资料:
学生答案一:也许是史书记载时间有误,赤壁之战发生在夏天。因为大战期间,曹军营中还流行疾疫,而疾疫大多在春、夏特别是夏天流行,因此,刮东风应是正常现象。
学生答案二:可能是偶然因素,因为在冬天,我国境内也不是每天都绝对刮西北风的。
学生答案三:诸葛亮会观察天象,提前就知道了个时间将会有东风刮起,故把决战时间放在了那天晚上。
教师分析:关于赤壁之战的时间问题,现在还有争论。比如:《三国演义》上说诸葛亮祭东风的时间为十一月二十日;《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为十二月;尹韵公《赤壁之战辩》一文认为曹操南征正值暑热季节;胡峰主编《上下五千年》里认为赤壁之战发生在隆冬时节。总之,时间方面的证据不充分。一般认为是诸葛亮懂天象,预先知道那一天晚上会有东风刮起。也有可能是偶然刮东风(个人认为不对 因为诸葛亮对当晚有东风言之凿凿)
《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呀?
说起华容道这个地名,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遭遇惨败的曹操沿着华容道撤退,成功逃回了中原。于是,“曹操败走华容道”成为了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三国典故。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不过,华容道这个地名虽然耳熟能详,但绝大部分人却不清楚它到底在什么位置。那么,华容道到底在哪里呢?曹操当时为什么不走别的道路,而是非要选择从华容道撤退呢?
接下来,小编就从历史和地理的双重角度,来解答这些问题。
一、华容道在哪里?
要说华容道,就必须先说一说云梦泽。
在先秦时期的江汉平原,也就是长江和汉江交汇的三角洲地带,曾经有一片广袤的古代湖泊群,被称为云梦泽。它的大体位置从今天的武汉市以西,一直延续到荆州的东部,东西宽度可达400公里以上。孟浩然的诗中所提到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梦泽却渐渐的消失了。由于长江和汉江的积沙沉积,云梦泽的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的湖泊群逐渐被沉沙形成的陆地分割和截断,变成了由星散的小湖泊组成的湿地地貌。到了曹操生活的三国时代,这里已经不再是广袤无垠的湖泊,变成了一个水草丛生,烟瘴四起的泥泞沼泽。
古云梦泽和华容道的地理位置
而我们要说的华容道,正是由东西方向横穿这片大沼泽的一条捷径。
在古云梦泽的西北方向,也就是今天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遗址一带,是古代华容县的置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从此道可至华容也。”意思是说,所谓的华容道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就是一条通往华容县城的道路。
而按照史书的记载,曹操在通过华容道时“遇泥泞,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芦苇、蒿草填路”,甚至出现了“羸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的现象。可见,华容道本就是一条横穿沼泽、芦苇丛生、十分难走的泥泞小道,毋庸置疑。
云梦泽景象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一样: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也本没有“华容道”,只不过是曹操曾经由此穿过云梦沼泽,去往华容县,所以才被后人记住,成为了今天人尽皆知的华容道。
那么,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既然华容道是一条横穿沼泽,十分难走的泥路,为什么曹操非要从这条道路上逃跑呢?
二、曹操为什么要走华容道?
想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分析一下曹操赤壁之战的整个行军过程。
公元208年,曹操从中原出发,准备南下征讨荆州。此时,荆州牧刘表去世,刘表的儿子刘琮选择了出城投降,把襄阳拱手献给了曹操。
襄阳自古都号称是南北军事战争中的咽喉要地,拿下襄阳后,曹操不费吹灰之力的进入了江汉平原,并且继续南下追击刘备,一举又攻破了荆州重镇江陵。
此时,曹操俘获了荆州的大量的士卒、粮草和战舰,志得意满的他打算毕其功于一役,顺江流而下,一举歼灭孙吴。所以,他从江陵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直扑江东。可是,当他到达了乌林这个地方时,军队中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又遭遇了刘备和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此时,曹操只能选择在乌林江边扎下营寨,和孙刘联军对峙。
于是,历史就在这个地方上演了我们熟悉的一幕:周郎火烧赤壁,曹操大败而归。
那么,如你是曹操,面对赤壁之战的重大失利,此时会选择往哪里逃跑呢?
首先,赤壁之战发生在江汉平原上。从地形图可以看得很清楚,江汉平原的西北方向是巴山和秦岭山脉,北部则是绵延千里的大别山山脉。曹操想要北归,就只有延原路返回,先回江陵,再到襄阳,进而向北返回中原。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襄阳是从江汉平原返回中原的唯一门户
其次,江陵是曹操这次讨伐孙吴的大本营,在那里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在当时那种人困马乏、瘟疫横行的情况下,曹操当然要尽快回到江陵进行补给,以便稳定人心,
既然要回江陵,曹操也有水路和陆路两种方式可以选择。我们知道,曹操的战船都在赤壁之战中被烧掉了,他当时根本没有船可以乘坐,即便是有,也不会愚蠢的去选择逆长江的江流而上。所以曹操根本不可能沿着长江水路折返江陵,只能选择陆路。
曹操行军和撤退路线图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时的曹操其实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面对他的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走陆路,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江陵。所以,如我们在地图上将乌林和江陵这两个地点连接一条直线的话,正好就必须穿过云梦泽,经过所谓的“华容道”。
引述复旦大学张修桂教授的说法:
“华容道横贯整个江汉平原中部,东南端起自今洪湖县乌林,中经今潜江县龙湾华容县故址,西北直抵南郡治所的今江陵县,全长150公里。”
也就是说,乌林—华容—江陵,这条路线是曹操逃跑的唯一选择,即便是面对一道泥泞坑洼的大沼泽,他也要硬着头皮闯过去。为了尽快撤离,他甚至不惜“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也就是牺牲掉那些老弱残兵,用他们的身体来铺平道路,以供马匹践踏而过。
三、《三国演义》中对华容道的描写是真实的吗?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把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整个经过和原因弄得比较清楚了。那么,这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中关于华容道的剧情和真实的历史有多大的差别呢?
其实,《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为了使剧情紧张刺激,就难免会有一些和史实矛盾之处。在这里我仅列举三点:
1.华容道并非是一条山路。无论是在还是电视剧中,华容道都被描绘成了一条贯穿于高山峻岭之中的狭长谷道。但通过我们前文的讲述可知,华容道地处古代云梦泽的中心,属于长江和汉江的冲积平原,实际是一条地势非常低洼平坦的沼泽小路,两侧根本不可能有高山环绕。
电视剧中,华容道的拍摄地都选择在狭长的山谷之中
2.曹操当时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狼狈。首先,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突如其来的一场瘟疫,在这种瘟疫的席卷下,曹军早已失去了战斗力,而曹操也早就萌生了退军的心思。其次,按照史书记载,周瑜虽然烧毁了一部分的战船,但还有一部分是被曹操自己烧掉的。试想一下,曹操有时间烧船,说明他当时逃跑的并没有那么的仓促和狼狈。
3.曹操并没有遇到关羽的拦截。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率领水军赶赴夏口支援刘备,并且跟随刘备参加了赤壁之战。在时间点上推算,他不可能提前出现在一片茫茫的沼泽地中等着曹操。事实上,按照《山阳公载记》中的记录,当时追击曹操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本人。而且刘备仅仅是在曹操顺利通过华容道后才抵达,并没有出现在曹操的前面进行拦截。
曹操击败北方最大的敌人袁绍后准备南下扫平南方割据力量统一中国。但是,南方刘备和孙权不愿屈服,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双方主力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战争,是为“赤壁之战”。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208年(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准备向南用兵:
208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孙权派遣鲁肃探听落难的刘备会否联盟抗曹,刘备于是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赤壁之战。后孙刘盟军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1、曹操失败原由——骄傲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彻底击溃刘备,错过了战机。
詹士模认为,曹操战败后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指慨叹没有用攻袁氏兄弟时郭嘉“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之策略,所以曹操应等待孙刘联盟生变。
2、曹操失败原由——气候
在远流出版,陈文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东南风。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周瑜可能还隐瞒一个气候学的事实。
赤壁东南有幕阜山脉,乌林西北有云梦大泽,当天气放晴后之夜晚,因山地散热快,湖泽散热慢,温差对流可能会逆吹东南水陆风与下降风。冬天逆吹东南地形风此一点是北方长大之曹操所始料未及,而成为长江水边长大者之地利。
扩展资料:
经过——
周瑜率领的水军在水上前进,而刘备在樊口等待,然后两军水陆并进,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在沿江东弄时,遭遇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将军队“引次江北”,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
周瑜则将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火攻:“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纳,即时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
至战日,黄盖准备了十艘轻利之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旌旗龙幡。当时东南风急,十艘船在中江举帆,顺风而前,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黄盖中流矢,堕寒水,后为韩当所救。孙刘联军乘势率轻锐横渡长江,雷鼓大震,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
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穿过云梦大泽,向江陵方向退却,遇泥泞,道不通,死者甚众,刘备追之不及。曹操至江陵城下,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曹仁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一直在南郡防守直到后来接应败退的曹操,而以满宠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大胜。
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