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天气_茶陵天气预报一周
1.写游山的古诗文
2.草桥文言文
3.宋史中有关岳飞的几件事
4.九洲河畔世家地址九洲河畔备案
1.关于云雾茶的诗句
《云雾茶》
年代: 清 作者: 易顺鼎
匡山云雾窟沉沉,闻有六朝僧未死。
窟中产作云雾茶,灏气清英复无比。
托根高接南斗傍,坐令涧壑流芬芳。
三直六梯不可到,天风细细吹旗枪。
幽香似酒忘年岁,仙蝶飞来心已醉。
清宜教虎豹守,窈冥若见龙蛇避。
鸿荒辟后留根,都是匡君手自栽。
高空日月增精髓,邃古冰霜成异胎。
斡旋元气仙人掌,斟酌灵冰众帝台。
蒙顶上清足相埒,宜供磊祀陈天阶。
辛苦山僧摘盈瓮,手皲足茧人间送。
叶叶都含瀑水湿,枝枝尽带岚霞重。
种少应知造物悭,摘多莫使山灵痛。
螺春龙井徒芳腴,尚书道此清凉殊。
中泠精鉴赞皇李,双井佳题玉局苏。
袖里携将云雾去,欲倾江汉试跳珠。
《云雾茶》
年代: 现代 作者: 朱德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庐山云雾茶》
年代: 现代 作者: 陈封怀
匡庐云雾绕天空,名茶育出此山中。
陆羽未尝真风味,红袍原在月轮峰。
《庐山吟》
年代: 当代 作者: 李锐
借得名山避世哗,群贤毕至学仙家。
出门总是逐风景,无日能忘餐晚霞。
漫步随吟今古句,高谈且饮云雾茶。
林中夜夜闻丝竹,弥撒堂尖北斗斜。
2.南岳云雾茶的介绍南岳云雾茶产于湖南省中部的南岳衡山。衡山巍峨秀丽,共有72座山峰,逶迤绵延800余华里。这里古木参天,翠竹灌林,山巅峪谷终年云雾缭绕,茶树生长茂盛。这里所产的南岳云雾茶造型优美,香味浓郁甘醇,久享盛名,早在唐代,已被列为贡品。南岳云雾茶形状独特,其叶尖且长,状似剑,以开水泡之,尖子朝上,叶瓣斜展如旗,颜色鲜绿,沉于水底,恰似玉花璀璨、风姿多彩。尤其是那股浓郁的清香,沁人心脾、甜润醉人﹔甜、辛、酸、苦皆有之,又令人回味良久。
3.描写南岳的诗句1、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李白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
往往飞花落洞庭。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江上送行无白璧,
临歧惆怅若为分。
2、《赠衡山麋明府》 曹松
为县潇湘水,门前树配苔。
晚吟公籍少,春醉积林开。
涤砚松香起,擎茶岳影来。
任官当此境,更莫梦天台。
3、《望衡山》 刘禹锡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
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
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
4、《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柳宗元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5、《赠衡山令》 裴说
君吟十二载,辛苦必能官。
造化犹难隐,生灵岂易谩。
猿跳高岳静,鱼摆大江宽。
与我为同道,相留夜话阑。
6、《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杜甫
旄头彗紫微,无复俎豆事。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
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
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
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
讲堂非曩构,大屋加涂墍。下可容百人,墙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林木在庭户,密干叠苍翠。
有井朱夏时,辘轳冻阶戺。耳闻读书声,杀伐灾仿佛。
故国延归望,衰颜减愁思。南纪改波澜,西河共风味。
倦跋涉,载笔尚可记。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坠。
4.南岳云雾茶的历史史料在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与鸟兽无异,披树皮、吃野果、住山洞,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最可怕的是每年的寒冬腊月,人们饥寒交迫、无以为生。作为部落首领的炎帝神农氏,看在眼里非常着急。一天,突然飞来一只长着红色羽毛的朱鸟,嘴里叼着一根九个穗子的禾草。朱鸟在天上不停地摇动着稻穗,刹那间,群鸟上下翻飞争食着穗粒。神农心想,要是人间有这样的穗粒,百姓就不会饿肚子了。于是,他便朝着朱鸟追了过去。朱鸟飞到哪里,炎帝就追到哪里。炎帝跟着朱鸟跑过了一座座大山,跨过了一条条河流,就这样,从北方来到了南方,这时的南方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眼看着浩瀚的洞庭湖挡住了去路,炎帝着急了,将随身带着的神鞭向朱鸟挥去。朱鸟被神鞭击中头部立刻掉了下来,穗粒撒满大地,不久江南长出了绿油油的禾苗。落到地面的朱鸟则化成了一座山,绵延八百里,植被丰茂,这就是衡山。
从此,炎帝的足迹遍布衡山一百零八峰,他“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被视为茶祖。死后,炎帝葬于当时衡州府的酃县,他陵墓所在地称为“茶陵”。《衡州图志》中这样写着:“茶陵者,所谓山谷生茶茗也。”虽然只是传说,但在古籍中确有记载,所以我们大胆地说:南岳衡山是茶的故乡,丝毫不为过!时间太过久远了,南岳究竟从何时开始种植茶叶,已经无从考证。但唐宋时期,衡山作为“贡茶”享誉海内外,却是有史料为证!曾经有一位道长叫王仙峤,少年时很有些雄心大志,在唐元年,他带着300多斤衡山茶,前往京师。京师这么大,他谁也不认识,怎么办?他不是带着茶叶吗,于是每天在城门口摆茶摊,给过往的行人施舍茶水。有一天,忽然被高力士看见了。茶作为饮品是在唐代时才刚从南方进入北方,而且多是在文人和僧道中流传,当时的茶叶是很昂贵的。高力士感到很奇怪,问他是从哪里来的?王道长回答说,我从南岳来,住在九仙观。因为寺观破落又没有钱修,所以赶来京城,希望通过这种施茶的方式结交一些达官贵人,募集一些善款。高力士把这件事告诉了唐玄宗,唐明皇很是感动,当即召见了他,并赐给他金银绸缎和道家典籍,让他回去修寺观。其实,唐玄宗有所不知,在北方视为珍品的衡山茶,在当时的衡山已属平常之物,民间种茶、品茶蔚然成风。
衡山茶除贡献皇宫、寄售京师外,还出趾(今越南)等地。宋代的《膳夫经手录》一书中写道:“衡山茶,团饼而巨串,岁取十万,自潇湘达于五岭,远自交趾之人,亦常食之。”古代人考虑到茶叶不好运输,所以都是做成茶饼,用绳子穿在一起,一吊为一串,大概为八十斤左右。这“巨串”的一串怕不会低于80斤吧,按这个标准计算,当时衡阳每年产茶数应在百万斤左右,就是在今天,这个产量和规模也是很高的。看来陆羽对衡山茶的赞誉并非空穴来风。孤独落寞的今生,衡山茶,古称岳山茶,近现代俗称「南岳云雾」茶,自唐代以来奉为贡品。唐陆羽《茶经》中有「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的记载。明末,王夫之着有《南岳茶诗》:山下秧争韭叶长,山中茶兰香﹔逐队上山收晚茗,奈何布谷为人忙。清刻本《南岳古九仙观九仙传》之《雨前岳茗》也有记载:“寿岳之茗,祝融称善;云雾作幕,烟霞为幔;得灵气之氤氲,借至人之手段;澄心不待七碗,战退睡魔百万。”古今名人颂「南岳云雾」高山茶的诗有数十首。主要产区集中在毗卢洞、烟霞峰、华盖峰,海拔800~900米,这里栽种着1500亩茶树。南宋理学家胡宏门下第29代孙的胡寅,2007年1月承包了南岳林场名下的1500亩茶园,成立了湖南省南岳云雾茶业有限公司,立志要重振「南岳云雾」高山茶。
5.有关南岳衡山的诗词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①地荒足妖怪,天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味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内老人识神意,睢盱②侦伺能鞠躬。手持杯蛟③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④。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⑤寒日生于东。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
6.有关南岳衡山的诗词《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唐代:柳宗元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译文:
故乡的名园我们已经离别很久了,今天我在衡山上看到楚地的树木南边的枝头已经开花。晴朗的天空中,回故乡的道路上希望你赶快追上来,现在也正好时值回雁峰前的大雁回归北方之际。
扩展资料:
此诗洋溢着一种枯木逢春般的喜悦、期望之情。十载谪居,终于等到了还京的诏命,虽然还不知道将有何新的任命,但总算有了希望,因而欣喜之情跃然纸上。“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此二句诗人从眼前衡山梅树南枝新开的花,自然回想久别的长安家园。
以楚树新花象征人生有了新的机遇、新的希望。柳宗元的故乡有数亩良田,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这美好的家园引起了游子的思念。更何况那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地方。
以上将蕴藏已久的思归情绪,借早春新花开放表露出来,郁积的愁闷,仿佛豁然开朗。“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衡山有回雁峰,传说雁到此即不再南飞,春至又返回。这里运用了回雁峰的故事,实指北归的鸿雁。在这难得的晴朗春日,我恰好和那些雁群相随北归。
敦促弟弟也快点启程,由于心情好,就觉得天气也好,路也好,而且恰逢大雁北归,多好的兆头。末句以眼前景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431356566物作结,雁能传送书信,更点出“寄”弟之意,可谓余音袅袅,情绪开朗,表现了归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悦,也体现了在贬永期间与之相依为命的兄弟情深。
全诗即景生情,温馨脉脉,相邀相约,尽在物物之中。京都名园,令人神往;春和景明,楚树南枝;晴天归梓,载欣载奔;南雁北返,峰前成阵。这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是心灵的洞察,是寄意的心旌。羡雁阵比翼相逐,恨故国返而不得。深婉蕴藉,期待有嘉。
百度百科-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7.我爱我的家乡衡阳特产佳句名言雁城四件宝:南岳云雾茶、西渡湖之酒(黄龙玉液)、衡南鸽来香、南岳雁鹅菌,黄花菜等本地具有特色风味的土特产
衡阳湘莲 湘莲是衡阳名产之一。其莲子粒大饱满,洁白圆润,质地细腻,清香鲜甜,营养丰富,可直接煮食,也可加工成糕点、罐头、蜜饯等,是衡阳宴席上的必需品。
祁东黄花莱 又名金针菜。古时称“忘忧”或“谖(谖音[xuān])草”,属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能生叶两次。当黄花含苞欲放时,就摘
其花蕾经过蒸制晒干,叶干黄花,便于收藏。黄花菜营养丰富、经济实惠,干湿可食,味道鲜美,还有医药价值,具有养血平肝、利尿、健胃、生津等功效。
南岳云雾茶 因产于南岳的高山云雾之中而得名,古称岳山茶。从唐代以来就作为向皇帝朝贡的“贡品”。主要生长在海拔800-1100米高度的广济寺、
铁佛寺、华盖峰等地。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适宜茶叶生长。唐代陆羽的《茶经》说:“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可见南岳云雾茶早负
盛名。云雾茶,外形紧细,卷曲秀丽,开水冲后以色绿香浓、味醇、形秀著称。在湖南省名茶评比中被评为优质茶,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衡阳棕骨扇 该扇起源于清代中叶,产于武水河畔的关市、长乐一带。系以楠竹作骨、以纸为面制成的折扇。
盖牌瓷器 南岳后山脚下界牌,生产一种瓷质细腻、色泽鲜艳、图案新颖的瓷器--盖牌瓷。它选用白龙山的瓷泥,按色泽分有花白泥、纯白泥、猪肝泥、走沙泥等。瓷泥的突出特点是乳白细腻,纯净无杂,光润柔和,尤其是纯白泥,就像过滤后的藕粉似的。
写游山的古诗文
你好, 相比较之下舜皇山近一些,开车七十多公里。其它在一百公里左右…
登山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但也潜伏着一定危险。为了保证安全,应该做到:
l.登山时要集体行动。
2.登山的地点应该慎重选择。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天气变化的情况,选择一条安全的登山路线,并做好标记,防止迷路。
3.备好运动鞋、绳索、干粮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带足水,因为登山会出汗,如果不补充足够的水分,容易发生虚脱、中暑。
4.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云南白药、止血绷带等,以便在发生摔伤、碰伤、扭伤时派上用场。
5.登山时间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应该下山返回驻地。不要擅自改变登山路线和时间。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双肩,以便于双手抓攀。还可以用结实的长棍作手杖,帮助攀登。
7.千万不要在危险的崖边照相,以防发生意外.
草桥文言文
1. 游赤松山记
淳熙十五年,南至后一日,与二三友访吕兄仲平之庐。登高四望,缥缈赤松之居,如在屋后。
后二日,呼儿觅藜杖,命友戒行囊。将出门,仰视天际,云物飘浮,雨意坠地,兴尽欲止。既而曰:“会有能为我开之者。”缓步出北郭五里许,廛市烟火始绝。山光野色,渐与人相应接,而晴光亦时着人。又二里许,至季氏之庐。所居依山,茂林清池相映带。季氏兄弟与其知友陈岩夫,亦亟袱被,欲共宿山中。道间有可寓目处则止,一以休足力,一以适吾意。又行十里,至小石桥。望赤松山,积霭横翠,蔚然深明,而水声琤琮,如环佩之相击相应。复行三里许,入山门。长松偃蹇道旁,若不肯与世士为伍。至桥亭,坐于老木之上。与涧横石,激为清湍,澎湃汹涌。人籁俱息,心目为之醒然。止于“漱玉”,饮于“濯缨”。曩岁雷雨泉石之声,恍然在耳边。复曳杖人“小桃源”,螟色已满岩谷矣。徙倚“枕流”,四际溟蒙,天水一色,泉声松韵,殆若暴风急雨之骤至。徐行察之,又若车马卒奔而未有所止也。云间时有疏星,点缀林杪,与水影相照,清澈无底。坐而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
晨兴复至其处,灏气游衍,天宇无滓。再至“过清”,驻目久之。即寻支径谒二仙祠,世相传以为黄初平史弟觅亡羊之地;或曰,此留候所谓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雨微作,欲还观中。已而复霁,偕行者俱欲登山,酌丹井饮,造之。自崖而返,景移目改,亦忘乎足之前。苍然列屏,流水在下。望桃源之亭榭,亦隐约可见。中道或有依涧而上,观瀑泉,履白石,欲穷其源而不可得,复相与会于丹泉之上。山高而深,下视群谷,莫不献状。道家者说葛炼丹处,其语虽若诞谩不经,然广谷大川之间,亦安知无葛天氏之民,遗世忘言者与?归途高者平,险者顺。山回路转,乌纱欹斜,随意先后。雨复作,小憩于村舍。至山下,雨亦止,日犹未中。少休即饭,饭竟,信其所之。道士多扃户,时闻棋声。再寻“桃源”之游。登御风亭,林木交翳,今皆廓然。复循山磴,游于“物外”。乔木倚天,涧流清壮。此问桃源之津所从始也。过小桥,缘山而行。泉石相捕,无风而涛。行且百步,幽意益邃。横涧为桥,榜曰:“三峡”。惊涛怒流,与巨石相吞啮。前莫知其所穷,后莫知其所止。清深幽胜,殆与法相隔。复行数十步过盘石,临浚流,景象天逸。不特与所谓“物外”者异,亦与所谓“三峡”者异。横绝一小桥,又数步临涧而高,大石侧立于小亭之后,其名曰:“泠然”平流满盈,以止众止,上下水石,滚滚不少休。望涧之北,山容物而立。由杰石面前,登“栖碧”。位置清稳,水声潺湲,心迹可以俱清。杰石之后,地平如掌,可据槁梧而坐,丹井路亦可由此而上,诵《招隐》、《游仙》之篇,徘徊登眺,不知日之入。须臾,暮烟四合,不可久留,复录旧游而归,抵夜复坐于“枕流”。林外灯火,久益微茫。泉流静深,尤与夜气相宜。
是行也,初为一日这留,而山灵不我厌也,晦而雨,雨而晴,极目于丹井,称心于桃源,而于“枕流”“过清”之间,朝暮几与神交。自己未至辛酉,凡三日而后返。
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游褒禅山记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 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3. 文言文《游雁荡山记》的翻译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避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试译如下:
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
有些句子如”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实在难译,仅得其大概.另有一些细微之处恐也有硬伤.
另3、4二段大意网上某达人理解表述甚好,这里的翻译很大程度参考其文〈感觉雁荡山〉。辞意皆美,贴网址于下
4. 游连云山记文言文翻译《游连云山记》文言版如下:
连云古称纯山,在县东南。余家面山而居,朝晖夕霭,四时苍翠异状。每久晴,望山巅出云则雨,若云自他方来,山弗为纳,终不雨。众以谓山能自以其雨福吾民,而不屑因人成事也。山距余舍,准虚空(乌)[鸟]道裁十馀里,欲造其巅,则路纡折,远且三倍,屡拟游不果。
同治庚午,展重阳,约毛生萼屏同游。行十五里,过刘君镜蓉之草堂。堂在雪峰之麓,单椒秀泽,为纯山之一支。草堂与余居正对,余语刘君曰:“吾与子日相望于烟峦杳霭间,非升高望之不觉耳。”寒月夜上,飞泉挂壁间,瑽琤如琴筑,梦魂清绝。
犁旦,偕涂生琢卿等,便道访吴生朴斋为先导。行十里许,径益狭,景益奇,回视雪峰,仅及山腹。就茅舍乞盎浆,问山巅,尚十馀里。鼓勇登,磴窄不受趾,斗折螺旋而上。后者望前行者,见其脚跟,闻最前行者语笑声,如在天际。十数休乃陟一峰,号棋枰石,巨石阁岩端,危若累棋,类仙者所置。初以为造极矣,至则尚有三峰插天半,从者有难色,诸子奋臂前,以掌代跖,盘礔而上。所陟益高,所见乃益远,雪峰在履舄间矣。又十数休,造其巅,天风猎猎动衣袂,旷然若出醯鸡之瓮,而与造物者游。坐久,心融形释,忽不知吾身之为小,天地之为大也。
是山来自桂岭,径茶陵,折入万载、浏阳界,为大围山。自大围蜿蜒至平东中界山,北折为黄龙、幕阜。其南来者,径大九岭,崛起为兹山。又南出为福石,入浏北为石柱峰,尽于长沙。登山椒以望,则平右浏左,岳、鄂在其北,长沙在其西南。汨水东来,淮川西注,众山累累如蚁垤。
时秋高气爽,目可极二百里外,与二三子席地野酌,念自有兹山以来,至唐田先生游岩,隐居山下,始见史志,今尚称田公岩。宋方先生暹居山麓,尝问业朱子,学者称连云先生。今远者千年,近亦六百馀年矣。陈伯玉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诵此诗,为太息久之。
日昳,自山腋扶携下,势尤险。其登也,不信前峰有路,其降也,不信身自绝壁来。凡山皆有古刹或民居,虽险绝,终有涂径。兹山飞鸟绝音,所履皆兽宿,又风劲不能树木,蓬蒿没人,故登降倍艰。薄暮,返草堂宿,视雪峰又窿然切霄汉矣。翼日,取别径归。循纯水出灶门洞,洞口曰灶颈,形如爨突。下有石潭二,其凹如镬,飞泉自绝涧堕千尺潭,繇前镬逆入后镬,辊雷濆雪,飞沫 *** 百步外。余游庐山数矣,所谓青玉峡、三峡泉者,奇胜未必过此,而独名天下,岂所居之地有不同焉者耶?
5. 游劳山记原文及翻译游劳山记 明邹善 隆庆戊辰孟冬之望,邹子善携诸生游大泽山,兴勃勃未已也,遂订劳山之行。
越明日抵平度,明日抵即墨,雨阻一朝夕,越震霁,遂与杨尹方升、李博士邦奇、董博士□外、郡举人朱鸿谟、王道明、齐一经、杨耿光、李如旦辈三十余人,由东南行五十里至鹤山,登其巅,望东海了无津涯,心目恍然,非人间境。王别驾九成、朱守备衣携酌岩下,幕天席地,乐融融也。
由鹤望上苑行,峰峦层叠,咸莲花状耸云霄中。将瞑,至上苑,寻邱长春炼药处。
坐已,道人报,月上矣,遂登狮子峰观月,月色映海,波已溶溶不可状,而暮潮复撼激峰山有声。取酒酌崖头,诸生放歌,铿然与海涛应,不知身之尚在人境也。
卧未几,道人鸣钟以唤客,於是骈兴复上狮崖,东。当他对山水。
否则被回岩沟壑。因已,人们感谢所有因,睡龙石就行,空明绝尘想,於是纵歌复酌。
越明日抵平度。 夫岩壑之幽,游黄石宫。
又歌道,山之奇:“无之,全华楼。于是诏书任命他为游劳山记,本从光明。
遂书以为游劳山记,山的奇:可以再额为“就像龙”,绝倒石崖巅,更为明崖赋说,涉玉女盆,万缘何处总无知,醉翁喝酒,红光一道从霞彩中直冲霄汉,幕天席地,月隐躲在松林间。卧未几,石如台:“斯时念有妄乎?”大家说,前列华楼。”
又歌曰,不须炼药问长春,尽上苑:“这是什么石头,月隐隐映松林间。处尘坌不异清境。
不然幽还岩壑,苍翠可掬。六一公说。
欲求别后真消息,传呼仙子避,峰峦层叠?”不谋而一口应曰,咸曰 游劳山记 明邹善 隆庆戊辰孟冬之望,寻邱长春炼药处,喧寂一致、杨耿光,邹子善携诸生游大泽山。因为放唱道,遂与杨尹方升,月上矣,游若有未尽者、李如早晨等三十余人,登其巅。”
又穿过黄石洞、李博士邦奇,绚丽灿烂映入海中,华楼东面是巨大的山峰,在乎山水之间,浑如自身经历蓬壶里,他的心平静地,与歌声相和,于是登上狮子峰看月亮,数日可谓遍历而备尝之矣:可更额为“犹龙”,如大银盘中涌一朱轮:“此所谓接官亭者,当时来作海波涛声,如大银盘子里涌出一彩饰,万缘何处总不知道,备尝的了,依然旦昼之牿已矣、白龙洞,问,大海的宽广,喧寂一致,铿然与海涛应,邹衍好带着学生在大泽山。”下憩於老君洞,数时矣,太阳和月亮的奇观,波已溶溶不可状、董博士□外,也不一定完全一样。
予谓,咸谛视无瞬,大家都吓得有省,道人鸣钟以唤客,到上苑,登上山顶。取酒酌崖头、炯炯然,于是就订劳山的行为,乐融融的。
再看仙人桥。坐已,后来环绕聚集峰,第二回日月,空明绝尘想,涉玉女盆,幕天席土地,而当时保守的,方可以言游。
或曰,明还日月,华楼东为巨峰,看到玉皇洞,绚灿映海中、杨耿光:此旭日升处也,乐融融也,就和杨尹刚升,不知道自己的尚在人世的,心目恍然。”诸生相对,月上了、郡举人朱鸿谟,常像狮子崖对着太阳时。
我对学生说,亦不必尽也,相对地砍伐树木的人的愚蠢,海的奇,而暮潮复撼激峰山有声,遂登狮子峰观月。在尘坌不同清境:“没有的,情趣不在酒上面,峰峦层叠:“相逢真仙、李如旦辈三十余人,传呼仙子避。
我认为。 复观仙人桥、白龙洞,上苑南即上宫、董博士,沧溟之广,广回大海,道人报告。
机翻,在屋漏常回答真聪明,复稍东。王别驾九成:“此时念尚有妄乎,满天彩霞?唉,方可以言学:“观日崖头奇更奇。
及暮,玩日月时,下华楼,月色映海。因放歌曰,与歌声相和:“这就是接官亭的,不久邱长春炼药处,坐在平台上、黄大尹作孚设酒,东向倾之。
千峰离开了人依旧?”也都应该说,心目恍然,由东南行五十里至鹤山,海之奇,这次出游或者不专在山水间,再稍东,不需要炼药问长春,满天霞彩。将闭上眼睛,看到一块岩石很惊奇,本自光明:“闲玩明明崖?”亦咸应曰,咸莲花形状高耸云霄中。
予顾诸生曰,兴勃勃没完没了的,沧波渺无涯。”于是再斟酌再唱,上下荡漾,和尚敲钟来招呼客人。”
於是再酌复歌。赋说。”
复穿黄石洞,后环攒峰,眠龙石而行,天风飒飒,苍翠活灵活现,倾倒石崖顶。又过了一会儿他,玩一天月时:“相逢俨列仙,日月交替来往,石头像台、廓廓然,时来作海涛声,天风飒飒,观玉皇洞。
想分手后真消息,将就着看吧隆庆戊辰初冬的希望,砰的一声和大海波涛应,下华楼:“到此浑如尘外人,海面尽赤、黄大尹作孚设酌,这就是我人清晨时也能真正认识这个身体:“闲玩明明崖,望东海了无津涯:“没有的,予复问曰,兴尽而后来回家,如果有不尽的游,约山行五十里?噫,向东倾的,”因更之为“迎仙岘”,上苑南边就是上宫,而又何取於斯游。越早,坐仙岩以望巨峰,其心寂寂然。
有人说、王道明、廓廓然。”学生相对,已而渐升,清光逼人,但又怎么能用在这游泳。
六一公云,不是人间环境,则志气如神,不知身之尚在人境也,”于是更的“迎仙观”,游览黄石宫,常似狮崖对日时。王别驾九成。
又顷之。复游南天门,那么志气像神、齐一经。
方其对山水,水波浩渺无边。越晨。”
时两个孙子守元卿!我心本自幽深,大家都仔细看没有眨,都说,兴尽而后归,居屋漏常对真明,渐渐升,若熔。
6. 游榄山记姚莹 文言文翻译《游榄山记》是清人作品,而且文辞并不深奥,不难翻译的,全文翻译就太麻烦了,以下把重点部分译注放在文中括号里供参考:
《游榄山记》
姚莹
余尝北至京师,东过兖、泗(河流名, 在山东、江苏间),下金陵,观钱塘,复溯(逆水而上)大江,逾岭(南岭)以南,几经万里。 其间郊原、陂陇(山径险峻处)、狐墟、兔窟、尤喜独穷之。 每询土风,接人士,未尝不叹幸天下之太平也!
及来广州,值海盗内躏(侵扰),烽火警日闻, 足不出者一年。大臣以天子威灵,诛抚之既定;乃以庚午(嘉庆15年, 西元1810年)七月之(至)榄乡。 是乡在香山(广东省香山县)治东北七十里, 居稠(稠密;繁多)而民富,无幽奇壮观之胜, 而人士彬彬有文。
秋日气爽,有何生者,邀余登是山。出市门数武(古时以 三步为一武),阡陌纵横,人家三五相望,皆牡蛎为垣(矮 墙),中环峻墙,楼宇杰出,绕屋芭蕉径丈。其一望深树蒙密,则荔支龙眼也。时荔支已三熟, 余实犹累累(繁多、重积的样子)可爱; 鬻(销售)其利,岁数万计。三里许,至一坊, 曰山边,即榄山矣。先过寺,寺小而洁,有老僧聋且病。后有轩,游人 之所憩也。轩面山而背涧,多梅,芙蓉一本(棵)出檐际, 方盛开烂然(灿烂)。有泉,甘而冽,才尺许, 大旱不竭,盛潦(水灾)不盈,榄之户以万, 咸饮之。既登山,山不甚崇,可眺数十里,榄之比栉(形容房 屋排列紧密。)如鳞,烟火如云者,皆见焉。南俯平田百顷, 遥望水濴洄(水流回旋的样子)如 带,则内河之通海者。
何生告余曰:“此战场地!吾榄自明以来,未尝被兵。往岁十月,贼舰数十, 忽登岸。是时贼方得志于内河,河东西七郡皆扰,广州尤甚,乘锐陵吾乡,地无营师,一巡检治之, 至是不知所为。贼进至山下一里矣,仓卒集乡人强者数百人,为三队拒之; 前持刀楯(ㄕㄨㄣˇ;盾;古代用来抵御敌人兵刃及 保护自己的兵器。),后张弓矢,最后斩木削竹以继。旦日,水师至,贼乃退。是役也, 贼死伤甚众,吾乡亡七人,伤十六人耳。以民素健,习武者众也。后益修补,贼再至,不攻而去。 方战时,吾与众登此山望,势甚汹汹。帕首(额巾; 盗匪皆以巾里首;指盗匪)之众,数倍我师,观者失色。事之解,幸也!七人者既死,乡人义之, 群葬于此山之阳(南面),祠以报。”余往观七人冢, 信然。
差呼!天下承平久矣!武事渐弛,人不知兵,一旦有急,被难无足异。粤中海盗已旧, 顾大猖獗至此,何欤?盖贼始皆纵横海外,内河无恙也。虎门、焦门、碣石(皆为扼珠江口的要地)诸 险,犹逡巡(徘徊不前)不敢入。 然恃内地奸民,私运米物以济众;尚书百公严其禁以蹙之,贼始惧。而将卒骄懦, 自总兵官许公败殁,贼遂转自焦门以入,登岸掠食。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 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至此哉! 百万虎狼咆哮于门庭之内(指盗贼嚣张),欲其无噬人,势不可得;此计之不 能不出于抚也(以安抚代替征剿)。且 当仓卒时,水师既已不制,而犹有奋不顾身,力战以卫乡邑者,皆勇士也。虽曰官募 ,实由粤民殷富,自能出资给之;然已惫矣。彼不如粤民者,又何如哉!
吾始见此乡井里晏如,如未尝被兵者。及闻何生言,观其战地, 瞿然(惊恐;忧心)以惧,乃废游而返。
——————————————————————————–
姚莹(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晚号幸翁,安徽桐城人, 为桐城派学者之一。嘉庆24年(1819年)被派往台湾担任海防同知。道光2年(1821年) 被贬至噶玛兰担任通判。道光12年(1831年)调回江苏,道光18年(1838年)调升台湾道, 成为台湾最高军政。战争时,修筑基隆炮台,击退英舰。后中英议和,签定南京条约, 英国向清朝追究斩俘之罪。姚莹却斩杀掳获的英俘而被劾,流放四川。道光28年(1848年) 因病回原籍,咸丰元年(1851年)清文宗即位,起用姚莹。咸丰3年(1853年)姚莹于湖南 按察使任内逝世。着有《台北道里记》、《东槎纪略》、《中复堂全集》。
7. 游龙虎山记文言文翻译原文---时雨新霁,西风增凉,闲云未归,悠然垂阴,黍粒登场,稻花盈畴,菽粟粲然,桑麻沃然。象山翁观瀑半山,登舟水南,宿上清,信龙虎,次于新兴,究仙岩之胜。
石濑积雪,澄潭渍蓝,鹭翘凫飞,恍若图画。疏松翠筱、苍苔茂草之间,石谖呈黄,金灯舒红,被岩缘坡,烂若锦绣。轻舟帆墙,啸歌相闻,聚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后。老者苍颜皓髯,语高领深;少者整襟肃容,视微听冲,莫不各适其适。
译文---当时刚好停雨了,西风吹来,又增添了丝丝凉意,天朗气清,云朵还没有回到天空,树木悠然地垂下枝叶,缔造出一份阴凉。黄米粒刚刚长出来,漫山遍野都是稻花,豆类植物和小米长的金灿灿的,农作物都很肥沃,一片丰收之景。我在半山观看瀑布,划着船去了水南村,第一晚住在上清宫,第二晚住在龙虎山,第三晚住在新兴寺,探究龙虎山的岩石美景。
石滩间湍急的水流如积雪,潭水澄澈,仿佛染上了蓝色,白鹭拖着长长的羽毛飞在空中,野鸭子也在飞,这样的美景,好像是一幅画一般。稀疏的松树、翠绿的小竹子、青色的苔藓、茂密的绿草之间,石间萱草呈现**,金灯草泛着微微的红色,覆盖了岩石,沿着山坡长了一路,灿烂的如同锦绣一般;小船上竖着高高的桅杆,游船间能听得到彼此的笑声歌声,游船像鱼鳞一样聚在一起,像雁行一样排列。很多游船到这探寻幽奇的美景,彼此轮换停泊、前进,多次更换先后顺序,就像彼此偶然跟随在一起一样。年老的长者长着白胡子,话语高超,要旨深奥,年轻人都整理好衣裳,严肃认真、谦虚恭谨地看着听着,彼此都很适意。
8. 游龙虎山记文言文翻译陆九渊木在龙氐,金先填于亢,著雍氵君滩,月望东壁。
时雨新霁,西风增凉,闲云未归,悠然垂阴,黍粒登场,稻花盈畴,菽粟粲然,桑麻沃然。象山翁观瀑半山,登舟水南,宿上清,信龙虎,次于新兴,究仙岩之胜。
石濑积雪,澄潭渍蓝,鹭翘凫飞,恍若图画。疏松翠筱、苍苔茂草之间,石谖呈黄,金灯舒红,被岩缘坡,烂若锦绣。
轻舟帆墙,啸歌相闻,聚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后。
老者苍颜皓髯,语高领深;少者整襟肃容,视微听冲,莫不各适其适。余亦不知夫小大、粗精、刚柔、缓急不齐也。
乃俾犹子谦之、槱之、子持之,分书同游者七十有八人邑姓名字于左右。
宋史中有关岳飞的几件事
1. 牡丹与芍药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为您翻译如下: 北京城花木的茂盛,要数丰台芍药名满天下。
旧传扬州刘贡老人记录了三十一个品种,孔常老人记录了三十三个品种,王通老人记录了三十九个品种,也说得上是瑰丽的景象了。而今扬州遗留的品种绝少,京师丰台却不同,到抄四月间,连畦接畛,挑担买卖鲜花的一天达万余枝。
游览的人,车马相望,络绎不绝。可惜没有有心人将其画成图谱。
如宫锦红、醉仙颜、白玉带、醉杨妃等品种,即便是著名的重楼牡丹也难与之相比。 据考证丰台本没有“台”。
金朝时郊台是在南城外,丰宜门是金朝的南门。丰台很可能是拜郊台,因门叫做“丰宜”,所以视作“丰台”来称呼罢了。
现今知的右安门外十里草桥,唐时有座万福寺,寺废了桥还存在。明朝天启年间,在北面建了碧霞元君庙,土地紧挨泉水适宜种花,住在这里的人以种花为业。
冬天就生暖棚保暖,十月中旬牡丹已供应皇宫了。草桥离丰台十里,路途中间有很多亭、馆。
如元代右丞相廉希宪建的别墅万柳堂,赵参谋的匏瓜亭,栗院使的玩芳亭,起码站在草桥可以遥望,遗憾的是已经找不到确切的地道点。
2. 文言文《南史陶弘景传》翻译陶弘景(公元456-536),表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
当初他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自己怀中飞出,又看见两个天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家里,随后就怀孕了,生下了陶弘景。但她看到的青龙却是没有尾巴的,自己独自飞上天去了。
据说这预兆了后来陶弘景终身不娶、没有子嗣。 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
他在六岁时就能理解自己读的书,并能撰写文章。七岁时读了《孝经》、《毛诗》(即《诗经》)、《论语》等几万字的书籍。
后来,在他十岁的时候,有一位,同乡得到一本晋代人葛洪写的《神仙传》。他看到里面关于淮南八公等神仙的故事后,便感叹地说:“读了这本书,便使人产生壮志凌云的胸怀,有修仙学道的志气。”
于是他不分昼夜地研究、探寻这本书中的事理,立下了修仙学道、长生久视的志向。他曾经对人说:“仰望青天白云和太阳,就不觉得象原来那样遥远不可及了。”
长大成人后,他身高七尺四寸,神情精明、仪容秀美,眼睛明亮、眉宇开阔,耳朵长而形体精致。他读了一万多卷书,善于弹琴和下棋,精于草书和隶书的书法。
宋顺帝升明三年(公元479)三月,齐高帝作相国。他当时才二十多岁,便被荐举为“诸王侍读”,后来又授予他“奉朝请”的官职(可定期参加朝会)。
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始终藏形匿迹,不与外界的人打交道,每天只是展卷阅读。朝廷中有关礼仪和典章制度方面的事情,大多由他决定。
陶弘景本来是个不求荣华富贵的人,一直想辞官归隐。他曾经在给亲友的信中说:“畴昔之意,不愿处人间,年登四十,志毕山薮。
今三十六矣,时不我借……”永明十年(公元492),他果然向皇帝上表请求辞官归隐。皇帝下诏准许了他的请求,并赐送他成束的绢帛作为礼物。
到他离开的时候,朝中公卿士大夫之流都到征虏亭来为他饯行,张设了许多帷帐,为他举行盛大的告别宴会。去那里的车马太多,互相拥挤,堵塞了道路。
人们说这是自宋、齐两朝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朝野上下的人都觉得他非常荣耀。
他便隐居在句容县的句曲山上(今江苏西南部,地跨句容、金坛等县境)。他常说:“这座山下是第八洞宫,名叫金坛华阳之天,周围有一百五十里边界。
汉代的时候有咸阳三茅君(茅盈和他的两个弟弟),他们得道后来掌管此山,所以又叫茅山。”于是他在山的中部建立了一处住宅,自号“华阳隐居”。
开始的时候他跟东阳郡的孙游岳学习符录和图谶等经文和道术。后来他游遍了各个名山,寻求仙药。
每当经过山涧溪谷等地方,他都要在那里或坐或卧,吟咏诗文,久久徘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他特别喜爱松间风涛之声。
一听到松涛响,他便禁不住心中欣欣然而乐。有时他一个人独自去山泉、岩石的地方游览,远远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神仙。
当时,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中国音韵学鼻祖的沈约,正在东阳郡作郡守。由于尊崇他的志向和节操,沈约多次写信邀请他出来作官,但他始终没有接受。
梁武帝(一说齐高帝)曾经下诏问陶弘景“山中何所有?”言下之意是说山中什么也没有,还不如出来作官,也就什么都有了。陶弘景写了“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有什么呢?山岭上有许多白云。
可惜白云只能供我自己赏心悦目,却不好用手捧来寄送给你啊!”巧妙地表示了自己不愿出山作官,不屑与时人为伍的高雅志向。此诗顺口道来,语言平淡却内蕴深厚。
从此,后世的诗词文章中便把白云和隐者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白云行踪飘忽,来去无迹,自由自在,无所挂碍,正象飘逸不群的隐士一样。
另一次梁武帝要他出来作官时,他干脆画了两头牛,一头无拘无束地散漫在水草之间,另一头戴着金笼头,被人用绳子牵着,还用棒子 驱赶着。梁武帝看了也笑起来,知道他绝不会出来作官了,也就打消了迫他出仕的念头。
永元初年(公元499-500),陶弘景修筑了一栋三层楼的房子。他自己住在上层,他的弟子们住在中层,来访的宾客住在下层。
从此他便断绝了和世人的交往,只准许一个家僮在他身边侍候他。斋天监四年(公元505),他又搬到积金东涧居住。
梁武帝萧衍原来就和他很有交情,登上皇位后,对他更是恩遇有加,不断地有书信往来,多至一个月中就有几封信,还经常派特使或仕宦前去探望他,经常给他送礼物去。国家每当遇到吉凶、征讨等大事,都要派人去他那里咨询,因此当时的人们把他叫做“山中宰相”。
陶弘景之为人,谦虚谨慎,通达事理而不拘泥,无论在官在隐都自然地符合礼仪。他的心明白如镜,遇到任何事都能立刻就了然于心。
他说起话来没有繁冗错乱,万一有也能立即觉察到。他生性喜好著书立说,崇尚奇异超常的事物,爱惜自然的风光,年龄越大,其爱越深。
他特别精于阴阳五行,风角(以五音占四方之风而定吉凶)星算(占星术),山川地理,四方产物,中医的中药学。他撰写了《帝代年历》,曾经制造过浑天象,说是“为了修道所须,不只是史官可以用”。
陶弘景传 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林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获为笔,画灰中学书。
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D 13.D 14.C 15.B 16.B 17.(1)译文:(梁熙)出京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把老百姓看作自己的儿子,政绩在三辅为第一。(得分点:出、知、自污、治行、冠) (2)译文: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凭借意气不肯服输。
先生默默端坐,又是微笑不说一句话。(得分点:酒酣、辨难、蜂起、负气)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D项“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中的“亟”如解释为“急切”和整个语境不合;可以结合词语所在的小语境“一无所受”进行推测,句中说“一无”,意思是“全都不(没有)”,可见前面的“馈问”并非一次,故“亟”应解释“屡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字、词类活用等。比如本题中的“亟”就可以借助句子这一小语境进行解决。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前一个“其”应是代词,他;后一个“其”,还是,表示商量语气。
B项,前一个“则”,就;后一个表设,如果。C项,前一个“为”,给;后一个“为”,为了。
D项,两个“而”都表示转折。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虚词的时候可以借助两种方法,一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是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
比如本题的“其”,前一个“其”后面是名词,故“其”应是代词,后一个“其”是放在主谓之间,故应是表示商量的语气。比如“为”,前一个“为”后面是动词,后一个“为”后面是名词,故两者自然不同。
14. 试题分析“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首先应将句子放回文章,借助语境理解其大意,这句话的大意是“先生到秦地任茶马司巡视,极其贫困。
有人向他建言(谋取钱财),他却说:‘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做官谋取利益,是替子孙打算罢了’”;然后再借助断句的标志进行断句,先借助表示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再借助句末语气词“矣”断开一处,其他的再依据动词、名词进行断句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主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B项“每年一次”有误。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
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
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
4. 将文言文《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整篇文章翻译为白话文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叫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年幼时就不喜欢富贵子弟的习气,爱读古书,名声与利益毫不看重。对诗歌,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有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老人们很诧异。十三岁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县学生员,文才的名声很大。
顺治三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顺治十年又考中进士。到西安的咸宁担任知县,在神面前发誓,不因为一文钱的原因来玷污连自己的名声。对待百姓就如家人,政绩在西安府所辖地区最好。在咸宁任职半年,就到云南道担任监察御史。
这时,世祖章皇帝正重视地方官员向朝廷进言途径的开放,台、省的官员个个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往往表现得严酷凶悍,来博取高的名声。唯独先生淡泊宁静,在宫中当直结束,回家就过着清闲幽静的隐逸生活,整日平静地坐着,就如一个脱离寺院的僧人。有闲暇就和他的好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等人到丰台、草桥一些圣地去游玩,有时在寺庙、道观相聚宴饮。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凭恃意气不肯服输。只有先生默默地坐着,或微笑,但不说一句话。偶尔说一句,大家就觉得自己不足而若有所失,觉得自己说的不得要领。先生本来就沉迷于佛经,对三藏(经、律、论)十二类的书没有不研究的,对《楞严》尤其明了“悟、初、因、证、果”的要义。我每次经过他的住处,除了绳床、药灶外,只有几卷经论罢了。
先生到秦地任茶马司巡视,极其贫困。有人向他建言(谋取钱财),他却笑着说:“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做官谋取利益,是替子孙打算罢了。如果子孙没出息,而又为他们积聚了富裕的财物,三种坏事就会随之而来:一是偷窃、劫夺的人,二是赌徒,三是及优伶。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在京师,每天都怀有辞官回乡的想法,就嘱托长洲的文点画了一幅《江村读书图》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这些人都替图画写诗。不久,他就称病回到家乡。淄川高念东侍郎赠给他一首诗,说:“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说的是实情。回归家乡后,更加耿直方正,固守自我,不和当权的人来往。同榜录取的王中丞到河南担任巡抚,多次送去的礼物,一件都不接受。回信说:“我一生的癖好就是酷爱古代的碑帖,和古人品尝龙团茶、享有廷珪墨的意思是一样的。听说宋仲温书写的《兰亭十三跋》的摹本在松江府亭,赵子昂书写的《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能各自馈赠一件,我将非常感谢。”他高尚的操守就像这样。先生对古文不多写,如果有写的,一定符合古人的规矩法度。而那些写“禅悦”的文章更好。
5. 翻译古文《嘉定竹根人物》嘉定的竹根雕人物,在封氏手中名气大盛,封锡禄最精于此。他描摹雕刻的梵僧佛像,形状奇异,诡异、怪诞、离奇,看到的人都毛发耸立;至于药仙翁,散花天女,便轩轩霞举,有超然出世的感觉。世人都说吴装(很美),义侯(封锡禄的字)没有上彩绘,他雕刻出来的人的衣服纹路飘渺,神态悠闲,他只用一把铦刀运腕如风,就成为绝技,这真是太神奇了。还善于镌刻核桃舟,雕过《东坡游赤壁》核桃舟微刻,大小没有超过两个指甲,船中坐了三个人。东坡、佛印和从客。两面一共有四扇窗,每扇窗都有窗轴可以开关。船头有两个人,一个老人袒露腹部正坐,左右两边分别有酒具,一个人拿着扇煮茶。有茶炉,炉的腹部有一个孔洞,炉上有茶壶,茶壶有茶嘴有壶柄。船的底部镌刻着“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行小字。又在橄榄核上,镌刻“草桥惊梦”,房子人物,位置天然,其中间杂疏柳和藏于其中的乌鸦,柴门前卧着一条狗,凉爽的夜晚的景色,描摹绘制逼真,奇幻的程度出乎人的以外。
有9个注释 你没写出来 我只能直接翻译了 到时你在相应位置放入那9个注释就好了
谢谢
6. 梁山伯与祝英台 文言文(原文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
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
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7. 丁丑正月十一日,是日立春出自《徐霞客游记》中的《楚游日记》第一篇,下附原文及译文供参考。
原文: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 是日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从舟顺流至衡州,期十七日会于衡之草桥塔下,命顾仆以轻装从陆探茶陵、攸县之山。
及出门,雨霏霏下。渡溪南涯,随流西行。
已而溪折西北,逾一冈,共三里,复与溪遇,是为高陇。于是仍逾溪北,再越两冈,共五里,至盘龙庵。
有小溪北自龙头山来,越溪西去,是为巫江,乃茶陵大道;随山顺流转南去,是为小江口,乃云嵝山道。二道分于盘龙庵前。
〔小江口即蟠龙、巫江二溪北自龙头至此,南入黄雩大溪者。〕云嵝山者,在茶陵东五十里沙江之上,其山深峭。
神庙初,孤舟大师开山建刹,遂成丛林。今孤舟物故,两年前虎从寺侧攫jué抓取一僧去,于是僧徒星散,豺虎昼行,山田尽芜,佛宇空寂,人无入者。
每从人问津,俱戒通“诫”莫入。〔且雨雾沉霾,莫为引导。
〕余不为阻,从盘龙小路,〔南沿小溪二里,复与大溪遇。〕南渡小溪入山,雨沉沉益甚。
从山夹小路西南二里,有大溪自北来,直逼山下,〔盘曲山峡,两旁石崖,水啮成矶。〕沿之二里,是为沙江,即云端溪入大溪处。
途遇一人持伞将远〔出〕,见余问道,辄曰:“此路非多人不可入,余当返家为君碃鸡百课知酒版旬保莫前驱。”余感其意,因随至其家。
其人为余觅三人,各持械赍jī携带火,冒雨入山。初随溪口东入〔一里〕,望〔一小溪自〕西峡〔透隙出〕,石崖层亘,外束如门。
导者曰:“此虎窟山。从来烧之夫俱不敢入。”
时雨势渐盛,遂溯大溪入,宛转二里,〔溪底石峙如平台,中剖一道,水由石间下,甚为丽观。〕于是上山,转山嘴而下,得平畴一壑,名为和尚园。
〔四面重峰环合。平畴尽,〕约一里,复逾一小山,循前溪上流宛转峡中,又一里而云嵝寺在焉。
山深雾黑,寂无一人,殿上金仙云冷,厨中丹灶烟空。徘徊久之,雨愈催行,遂同导者出。
出溪口,导者望见一舟,亟呼而附焉。顺流飞桨,舟行甚疾即急。
余衣履沾湿、气寒砭肌,惟炙衣之不暇,无暇问两旁崖石也。山溪纡曲,下午登舟,约四十里而暮,舟人夜行三十里,泊于东江口。
译文: 丁丑年正月十一日这一天是立春,天气晴朗。赶紧吃了饭,委托静闻随同行李一起坐船顺流到衡州,预约本月十七日在衡州草桥塔下相会,叫顾仆携带着轻装跟随我从陆路探游茶陵州和枚县的山。
等走出门,满天细雨霏霏。渡过溪流到南岸,顺流往西行。
随后溪折往西北,我们越过一座山冈,共走三里,又与溪流相遇,这地方是高陇。从高陇仍旧渡过溪流到了北面,再越过两座山冈,共走五里,到盘龙庵。
有条小溪从北面的龙头山流来,渡过溪流往西去,这是巫江,是到茶陵州城的大路;依山顺流转往南去,为小江口,这是到云峻山的路。两条道路在盘龙庵前分岔。
小江口就是蟠龙、巫江两溪从北面的龙头流到此处,然后往南汇入发源于黄零仙庙的那条大溪的地方。云嶙山在茶陵州东面五十里沙江的上边,那山深幽峻峭。
神宗初年,孤舟大师开山建寺,于是这里便成了众僧聚居念佛修道的地方。现今孤舟已经离世,两年前老虎从寺侧叼衔了一个僧人去,于是众僧徒四处奔散,豺狼虎豹白天出没,山中的田地全部荒芜,佛宇变得空寂,没有人再去。
每当向人间起到那寺的路,都告戒我不要去。而且雨雾迷潦,阴霆浓密,没有谁肯给我们作向导。
我不被这一切所阻,从盘龙庵的小路,往南沿小溪而行,两里,又与大溪相遇。往南渡过小溪进入山中,雨下得更猛。
从两山间的小路往西南走两里,有条大溪自北面流来,直逼山下,曲折地绕流在山峡中,溪两旁的石崖,被水流侵蚀而形成一个个横伸斜突的矶石。沿溪走两里,为沙江,它就是云峻山来的溪水汇入大溪的地方。
路途中遇到一个人拿着伞将要远出,见我间路,就说道:“这条路若不是几个人一起就不可以进去,我应当返回家为先生您作先导。”我感谢他的情意,于是跟随他到了他家。
那人为我又找了三个人,每人拿着些刀棍、火把,冒雨进入山中。起先是从溪口往东进去,走一里,望见一条小溪从西南的山峡中穿流出来,石崖层层横贯,对峙如门。
向导说:“此地是虎穴,烧炭打柴的人都不敢进去。”这时雨势渐大,于是溯大溪往里走,曲折地走两里,溪底石头耸峙如同平台,石台中间破裂开一条通道,水从其间流泻下去,景象很优美。
从此处登上山,转过山嘴往下走,见到一片平整的谷地,名叫和尚园。谷地四面一重重山峰环绕聚合。
从那片平坦的田野尽头约走一里,又翻过一座小山,顺前面所沿的那条溪流曲折地行进在山峡中,又走一里云嶙寺便到了。山峦幽深雾气浓黑,寺中静寂无一人,佛殿上如来的金身久无香火祭供而透出冷气,厨灶中早已火灭烟空。
徘徊了许久,雨势更大,像是催我们快走,于是同向导出了寺。走出溪口,向导望见一只船,于是赶忙呼叫住而搭乘上。
船顺流飞浆,航行得很快,我衣服鞋子全湿透了,水气寒冷,浸入肌肤,连烘烤衣服都来不及,更无暇再探问溪两旁崖石的情形。山溪迂回曲折,下午登船,约行了四十里,天就黑下来,船夫又在夜色中撑船航行三十里,停泊在东江口。
九洲河畔世家地址九洲河畔备案
岳飞
(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汉族英雄。字鹏举。河北(宋时指黄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靖康元年(1126年)投军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完颜宗弼渡江南进,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 ,袭扰金军 ,多次获胜 ,并收复建康 ,升任通泰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刘豫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镇压洞庭湖地区的杨幺农民起义军。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 ,举兵奇袭刘豫军 ,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 ,提 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 , 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十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按照其连结河朔进军中原的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颍昌之战中大破金军精骑,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 、秦桧却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回师,致使岳飞恢复中原的功败垂成。次年,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 。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 。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早年
岳飞少年时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从军
宣和四年(1122年)冬,真定宣抚刘韐招募“敢战士”,19岁的岳飞从军成为其部下。但不久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3]。
1124年冬,再次投军,被分配到河东路平定军(治平定,今山西省平定县)
靖康之变
1126年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3]。补“从九品承信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儒略历1127年1月15日),宋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康王命武显大夫陈亨伯任元帅府的都统制,其下编组为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就是刘浩。岳飞属刘浩的前军。
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急救援被困在开封的宋钦宗。岳飞属前军编制,奉命带领三百名骑兵,南下前往大名府魏县李固渡侦察,在侍御林率所部打败一队金军,杀死敌方一名将领,因功升“正九品成忠郎”。但因岳飞的曾祖父名岳成,为避讳改为“寄理保义郎”。正九品的保义郎比成忠郎低一官,但加上“寄理”一衔,便与成忠郎同阶。
康王赵构先派刘浩领兵南下浚州和滑州,去解开封之围。在刘浩全部前军二千五百人南下之前,岳飞又奉命率一百名骑士到滑州侦察,一直深入滑州南部近开封府的地界。当宋军回归时,在黄河冻冰之上同金兵发生遭遇战。岳飞劈杀一个金将,将金军杀退,因此升“从八品秉义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1127年1月下旬),宗泽承担了救援开封的重任,而大元帅赵构仅分给他一万兵力,分成前、后、中、左、右五军。陈亨伯任都统制,兼领中军。岳飞在前军,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6]。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接连同金军打了十三仗,每战皆捷[7]。在正月的一次战斗中,岳飞射死金军两个执旗者,在率领骑兵突击敌人后又掳获一批军械。因此升为“正八品修武郎”。
金太宗天会五年二月丙寅日(儒略历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为庶人,北宋灭亡。
天会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岳飞所在的宗泽前军进驻广济军定陶县的柏林镇[8]后,元帅府又命令他改隶黄潜善,而取消宗泽对此军的指挥权。当时元帅府已有八万兵力。其中归宗泽指挥的只有二万六千人,而归黄潜善指挥的却有三万六千人[9]。
天会五年三月丁酉日(儒略历1127年4月20日),金太宗下诏立宋太宰张邦昌为傀儡“大楚”皇帝。但伪楚无法维持下去,张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玺送到济州,奉迎康王赵构为帝。
天会五年四月庚辰日(儒略历1127年6月2日),宋康王赵构离开济州,前往南京应天府。出发之前,元帅府所属五军被重新编组,其中张俊任中军统制,刘浩任中军副统制[10]。岳飞作为中军的一名偏裨武将,随同大队护送这位行将登基的康王前往应天府。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儒略历1127年6月12日),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
岳飞自归入黄潜善军中后,因为接连几个月无仗可打便上书赵构求战。黄潜善和汪伯彦看到岳飞的上书,批示“小臣越职,非所宜言”[11],并严厉惩罚岳飞,将他革掉官职,削除军籍。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借补“正八品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张所很赏识岳飞,又很快升岳飞为“从七品武经郎”、任统制。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间),张所命王彦任都统制,率岳飞和张翼、白安民等将前去收复卫州等地。随即张所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一军成为孤军。
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今河南新乡市)的石门山,为集结金军所包围,因此谨慎出战。时年24岁的岳飞有些年少气盛,责备王彦胆怯:“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率领部下擅自出战,攻占新乡县。但马上遭到集结而来的金军部队攻击,王彦部溃散。王彦收拾残部退守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西山,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王彦和他的部属们都在脸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是谓“八字军”,后来发展到数万人,收复数百里的地方。金军屡次进行围剿都没有成功[12]。岳飞则率残部在太行山区转战一段时间,听到八字军壮大的消息后,前住王彦的山寨叩门谢罪,希望重归王彦军。但王彦对岳飞说:“汝罪当诛,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人材难得,岂复雠仇报怨时邪!吾今舍汝。”既没有追究岳飞,也没有接纳岳飞。
宗泽部下
宋朝主战派的首领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事实上成为主战派的首领。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13]。宗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南下东京开封投奔宗泽。东京留守司的官员查究岳飞脱离王彦节制的经过,按规定[14]建议宗泽对岳飞军法从事。宗泽考虑到河北招讨使张所贬谪后北方宋军的混乱情况和岳飞离开王彦后一路所立之战功,决定将岳飞留在军中,降官为“从八品秉义郎”以示惩诫[15]。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又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16]。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17],告诫他“汝罪当死,吾释不问,当今为我立功。往视敌势,毋得轻斗。”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回东京开封府后,被宗泽升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18]。
就在从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1128年末到1128年初)的这段时间里,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此时前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已经病死,东路由“三太子”完颜宗辅和元帅左监军完颜昌统领,“四太子”完颜宗弼率兵向开封东面进逼;西路由完颜娄室和完颜杲(撒离喝)率领,攻打陕西;中路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和元帅右监军完颜希尹指挥,作为主攻部队取西京河南府,又占领郑州,在开封西面和宗泽所率的东京留守司军对阵,完颜宗翰又命部将完颜银术可与完颜拔离速、赛里、萨谋鲁、耶律马五、沙古质等分兵继续南下,企图从南面包抄[19]。在开封及附近的州县,宋、金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尽管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四面受敌,但宗泽坐镇留守司从容地调动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20]。岳飞从正月开始,参加了的开封北面门户滑州一带的战事,接连在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卫州汲县西的黑龙潭[21]等地获胜。
建炎二年四月(1128年5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1]。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彦、马扩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22]:
王彦军自滑州渡黄河,直取怀州、卫州、浚州、相州等;
马扩军由大名府攻打洺州、庆源府和真定府;
杨进、李贵、王善、丁进等部队分头并进,河北、河东山水寨、燕、云地区的民间抗金武装也约定时日起事。
但很不幸的是,宗泽于建炎二年七月初(1128年8月)病逝,其副手杜充接任东京留守。
岳飞按照宗泽生前的部署[23],率领毕进等部将,随同宗泽助手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闾勍,于建炎二年七月十五日进驻西京河南府,负责保护那里的北宋皇陵[24]。八月(1128年9月),闾勍命岳飞再去汜水关御敌。岳飞又大胜来犯金军,以功转“从七品武功郎”,升至诸司副使的最高一阶。建炎二年岁末,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离开闾勍返回开封。
杜充部下
岳飞返回开封后,杜充立即命令岳飞去消灭张用等部。张用是岳飞的汤阴同乡,曾当过汤阴的“弓手”(类似今之巡警),并和曹成、李宏、马友绍等是拜把兄弟,有几万兵力,王善部也从一旁保护。岳飞以“兵寡不敌”为理由,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岳飞出兵[27]。岳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前科教训,无法抗命,只能以不到千人的部众击退张用、王善部,解了杜充之围,以功升“正七品诸司正使武经大夫”。接着,岳飞又奉命解救盗匪杜叔五、孙海包围的东明县(今河南兰考县北),活捉了两个匪首,升“转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王善、张用退兵后,转攻淮宁府(治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久攻不下,便引军离去。岳飞再去救援淮宁府,与王善军战于清河,俘虏孙胜、孙清等,因功双升“转武德大夫”,真授英州刺史。
岳飞于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下旬刚回到开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飞苦劝:“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但无用,又由于脱离王彦的教训不能违抗上级,只能随杜充南下。
宋廷却认为杜充“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任命杜充任同知枢密院事,官至执政。杜充推辞,宋高宗又破格任命杜充为右相,官职仅在左相之下,杜充才上任并兼江、淮宣抚使镇守建康[29]。
金国由元帅左监军完颜昌领军进攻淮南,而由完颜宗弼领军直接进攻江南。完颜宗弼兵分两路,西路由完颜拔离速、完颜豰英、耶律马五率领,十月由黄州渡江屠洪州,劫掠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一带[30];东路则由完颜宗弼亲自率领,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十一月,杜充的水军进攻割据一方的李成,金军支援李成掳获宋军大量船舰[31]。完颜宗弼在攻打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的石渡和慈湖不果后,转道建康西南的马家渡[32]渡过长江进入江南。
杜充自己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泣谏:“勍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建康府)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但也无济于事。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只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的一万三千人策应。十一月二十日(儒略历1130年1月1日),陈淬率军力战,岳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王伯龙部对阵,但王?先临阵逃跑,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只有岳飞力战,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33]
杜充本人接到马家渡的败报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丁卯(儒略历1130年1月4日)率亲兵三千弃城逃到江北的真州,旋即被完颜宗弼劝降投靠金国[34]。宋高宗得知杜充不战而降,哀叹“朕待充自庶拜相,可谓厚矣,何故至是?”[35],难过得“不食者累日”[36]。
成立岳家军
完颜宗弼占领建康府后,只派萧斡里也和张真奴领数千人留守,自己则亲率主力追赶宋高宗。十二月初(1130年1月),完颜宗弼经广德军、湖州安吉县攻向临安府,宋高宗逃到明州。完颜宗弼占领临安府后,命令斜卯阿里和乌延蒲卢浑带四千轻骑急攻明州,追击宋高宗,宋高宗再从明州乘船经海上逃到温州避难[37]。
张俊在明州以优势兵力杀金军中的近千名签军[38][39],取得“明州大捷”[40]。完颜宗弼派兵增援,张俊带领明州城内大部分百姓撤离。
完颜宗弼占领明州后,无法活捉逃到海上的宋高宗,劫掠一番决定撤兵。金军利用大运河,将劫掠所获用船运往北方,一路攻破秀州、平江府、常州,准备自镇江府北渡。三月,完颜宗弼被韩世忠所部八千余人在黄天荡拦截,被困四十日。因为有汉奸献策,金军掘通河道将船队经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长江江面。韩世忠赶去攻击,却被金军的火箭击退。
岳飞在此间带领东京留守司军的残部转战广德军,六战皆捷,俘虏王权等伪军将领四十多名。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兴知县钱谌(chén,作姓时读shèn,zhōng)通知岳飞说县里的存粮够一万人吃十年,欢迎他率军保护县境。二月,岳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41]。在宜兴,岳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伪军。岳飞自己就是河北人,平等对待河北、河东等地的签军。伪军们都传话说:“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三月,金军在劫掠秀州和平江府之后,攻向常州。常州知州周杞探知这一情况,派赵九龄(是曾经在张所的河北招抚司里和岳飞共事过的熟人)到宜兴县请岳飞前来镇守常州。但在岳飞启程之前,周杞已经紧随赵九龄也来到了宜兴县,放弃了常州城。岳飞与周杞、赵九龄一起带兵北进,前后四战,夺回常州。又尾随追袭于镇江府东边,再捷。此时,原杜充手下的统制、现已成为割据一方的盗匪的戚方攻陷了广德军,岳飞忙赶回宜兴县,带一千多骑兵赴广德军,但戚方已西去攻打宣州。
宋高京已从海上逃回越州,任命张俊为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诸将并受节度”要收复建康。张俊自己的部队是宋高宗原来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嫡系部队,他只派岳飞统率的原宗泽、杜充的东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队当前锋去攻打金兵镇守的建康府。四月二十五日,岳飞在位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斩得耳戴金、银环的女头一百七十五级[39],活捉女真军、渤海军和汉儿签军四十五人。五月初,岳飞到达清水亭以西十二里的牛头山扎营,夜里令百人敢死队穿黑衣混入金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杀伤。
完颜宗弼于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里的龙湾镇(靖安镇,静安)。岳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五月十一日,完颜宗弼从龙湾撤退到长江对岸的真州县宣化镇。岳飞追至龙湾镇,实现了四年前“靖康之难”前一年金国第一次伐宋时西军老将种师道的“(江河)半渡邀击金军”的遗愿,完全消灭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军。金军损失惨重,女被斩的“秃发垂环者之首无虑三千人”,千夫长留哥等二十多名高级军官被俘,其中仅在龙湾镇一地就俘获包括八名女在内金兵三百多人[42][39]。韩世忠和岳飞给予金军重创,以至完颜宗弼回到北方见到熟人就“相持泣下,诉以过江艰危”[43],这一年金国皇太弟完颜斜也死时的遗嘱里也对南宋迅速增长的战力表示忧虑:“吾大虑者,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44][45]
完颜宗弼北逃至淮西,宋军遂复建康,但杜充的无德无能和金军的残暴已经在当时拥有近二十万人口的建康留下了毁灭性烙印。除有大批人口被金兵俘虏过江之外,这以后的两年内,人们收拾和掩埋残缺不全的尸骨,达七、八万件[46]。
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这些战俘去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岳飞先见到了上司张俊,张俊通知岳飞朝廷要派他镇守江南东路的饶州(今江西波阳县),岳飞认为这样不妥而上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宋高宗嘉纳。
范宗尹向宋高宗推荐岳飞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辞谢,改命为淮南东路一重难任使。这时金军攻楚州,宋高宗诏张俊援之。张俊自己的部队是宋高宗原来的兵马大元帅府的嫡系部队,推辞不去,又派岳飞统率的原东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队当前锋去,并命令刘光世出兵援岳飞。岳飞屯三墩,不久到达承州,三战三捷,杀高太保,俘女真酋长七十余人。但刘光世等皆未跟进,岳飞此时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岳家军”,师孤力寡无法救楚州。宋高宗诏岳飞还守通州、泰州,有旨可守就守,如不可守,但以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即可。岳飞以泰州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大败进攻的金军。这以后,岳飞才拥有了人马万余,着手建立所谓的“岳家军”。
绍兴元年(1130年)七月,宋廷因原有的正规军“禁兵”已被战乱打散,重新编组新的正规军。将张俊所部组建为“神武右军”,韩世忠所部组建为“神武左军”,两人均为都统制[47]。王?所部组建为“神武前军”,陈思恭所部组建为“神武后军”,两人均为统制。岳家军在张俊所部,军号定名为“神武右副军”,岳飞为统制,屯驻洪州。原神武右副军统制颜孝恭的兵马拨属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司,空缺由岳飞填补[48]。十月,宋廷又将岳飞武官虚衔升为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为从五品的遥郡观察使。十二月,“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因镇压福建范汝为之乱不力而被削职[49],岳飞的“神武右副军”改名为“神武副军”,并升迁为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末,岳飞被任命为知州、兼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统率军马前往潭州[50]。二月,主战派头号人物李纲被起用为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岳飞等将领划入李纲部下[51],讨伐湖东路的盗匪曹成。当时岳家军的兵力为一万二千余人,岳飞以二千人驻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以其余的一万多人进攻曹成的部队[52]。战斗中岳家军尽占优势,但曹成部下悍将杨再兴骁勇异常,先是攻入岳家军第五正将韩顺夫的营地,将韩砍折一臂而死,后又杀死了岳飞的胞弟岳飜。但杨再兴最终被岳家军俘虏,被岳飞收服而成为日后岳家军的著名悍将之一。李纲称赞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断言他“异时决为中兴名将”。闰六月,岳飞升三官为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仍属从五品[53]。讨伐曹成后,岳家军兵力增一倍,达二万三千到四千人左右,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军相差不多[54]。
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岳飞第二次朝见宋高宗。宋高宗亲笔书写“精忠岳飞”四字,绣成一面战旗,命岳飞在用兵行师时作为大纛。又任命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将驻守蕲州的统制李山,屯扎江州的统制傅选两支部队并入岳家军[55],将淮南西路舒州和蕲州的防务并入岳飞的防区。岳家军的军号也由“神武副军”升格为“神武后军”,但岳飞的官衔却由都统制改回统制[56],这是因为他的资历尚浅,还不能和“神武左军”都统制韩世忠、“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相比。
第一次北伐
绍兴三年(1133年),宋神武左副军统制、襄阳府邓州随州郢州镇抚使、兼襄阳知府李横和随州知州李道联合伊阳县风牛山寨的翟琮北伐伪齐刘豫。伪齐部队纷纷倒戈,牛皋、彭玘、赵起、朱全、牛宝、朱万成等军归附于李横,董先、张玘、董震等军归附于翟琮,伪齐唐州知州胡安中由李道招降[106]。李横和牛皋、彭玘等克复了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市)、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等地。翟琮和董震、张玘、董贵、赵通等攻入西京河南府,处决了盗掘宋朝皇陵的伪齐河南尹孟邦雄。但刘豫马上向金军求援。三月间,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会合李成所率二万伪齐军,在开封西北牟施冈同宋军会战。李横、牛皋等军被金方重铠铁浮图骑兵击溃。到十月为止,翟琮的伊阳县风牛山寨大本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县)、襄阳府、郢州(今湖北钟祥市)等地相继被金军攻占陷落,李横、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张玘等全部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战死。伪齐的李成、许约等联络割据洞庭湖的杨幺、黄诚叛军,约定来年六月间南北夹攻,伪齐军和杨幺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前去浙中会合”,消灭南宋,双方“建国通和”[107]。
败逃到长江一带的宋军中,李道、牛皋等屡次申状岳飞和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赵鼎,“乞听岳飞节制”。宋廷于是将牛皋、董先共一千余人以及李道等部并入岳家军,张玘也拨归岳飞统辖;翟琮改任江南东路兵马钤辖,独立成军;李横和岳飞基本同级别,不愿隶属岳飞,其一万五千人马改隶官职更高的张俊。
绍兴四年(1134年),为击败伪齐军和杨幺军的合兵,岳飞决定先打李成、后打杨幺,“先襄汉,襄汉既复,李成丧师而逃,杨幺失援矣。第申严下流之兵以备之,然后鼓行。”朝廷里,宰相朱胜非支持这一作法:“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之,则进可以蹙贼,退可以保境。今陷于寇,所当先取。”刚从江南西路调任参知政事的赵鼎也支持岳飞:“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108]而惟独签书枢密院事徐俯却反对委派岳飞出兵[109],戍守淮南西路的刘光世也要求代替岳飞“措置荆襄”[110]。最后宋廷决定由岳家军出兵收复襄汉,刘光世军增援,王?军牵制洞庭湖的杨幺军。宋廷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在他的制置使官职上添入“兼制置荆南、鄂、岳”的加衔,岳家军里增加荆湖北路安抚使司颜孝恭部约一千九百人,崔邦弼部三千人,以及荆南镇抚使司的兵马。岳家军当时用于进攻襄汉六郡的总兵力,大致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由于再败对战局有重大影响,南宋朝廷非常看重这次岳飞的出征。出师前,赵鼎又生怕岳飞有失,上奏高宗:“陛下渡江以来,每遣兵将,止是讨荡盗贼,未尝与敌国交锋。(岳)飞之此举,利害甚重,或少有蹉跌,则使伪境益有轻慢朝廷之意。”为了使岳飞之“将佐竭力奋死”,“以济事功”,宋高宗亲自手诏,称岳飞曾保奏王贵、张宪和徐庆三将“数立战效,深可倚办”,“理宜先有以旌赏之”,给王贵等三人颁赐捻金线战袍各一领,金束带各一条。宰相朱胜非遣使通知岳飞,只要得胜即授予他节度使的头衔。宋高宗又特令张俊的神武右军和杨沂中的神武中军分别甄选战马各一百匹拨给岳家军,并在岳飞的制置使官衔上又增加“兼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的加衔。岳家军自鄂州渡江攻郢州,岳飞在江心对幕僚们发誓:“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五日,岳家军开到郢州城下。伪齐郢州知州荆超和长寿知县刘楫率一万多人马守城,拒绝投降。由于后勤供应有困难,岳家军的军粮不过两餐饭,但岳飞却说:“可矣,吾以翌日巳时破贼!”六日黎明,岳家军开始总攻。荆超投崖自杀,刘楫被活捉后斩首,伪齐守军被杀达七千人。
然后岳家军分兵两路,张宪和徐庆率军往东北去进攻随州,岳飞率主力往西北主攻伪齐大将李成驻守的襄阳府。李成不战而逃,五月十七日,岳飞占领襄阳[111]。而另一边,伪齐随州知州王嵩坚守不出,张宪和徐庆连攻数日不果,牛皋自告奋勇,只带三日口粮领兵支援张宪和徐庆。五月十八日,三日粮食尚未吃完,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军攻下随州城,其中十六岁的岳云使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攻上城头。五千伪齐军被歼灭,王嵩被俘并被押赴襄阳府处斩[112]。
和前一年(1133年)对付李横北伐一样,刘豫急忙调度兵力并请来一部分金兵,集结在邓州东南的新野市、龙陂、胡阳、随州的枣阳县(今湖北枣阳市)以及唐州、邓州[113],加上李成逃到新野的部队,号称三十万大军。岳飞命统制王万和荆南府镇抚使司统制辛太守住清水河,引诱伪齐军进攻。辛太怯战,竟私自逃往峡州宜都县(今湖北枝城市)[114]。 六月五日,王万军与伪齐军交战后,岳飞亲率主力夹攻,击败了李成军。第二天,李成又列阵求战,却犯了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犯的战术错误,被岳飞看出破绽。对于王贵、牛皋等将的请战,岳飞说:“且止,此贼屡败吾手,吾意其更事颇多,必差练习,今其疏暗如故。夫步卒之利在阻险,骑兵之利在平旷;成乃左列骑兵于江岸,右列步卒于平地,虽言有众十万,何能为!”岳飞举鞭对王贵说:“尔以长枪步卒,由成之右击骑兵。”又对牛皋说:“尔以骑兵,由成之左击步卒。”和刘邦在彭城之战的败局相似,李成的前列骑兵溃散之后,将后列骑兵挤入水中淹死,军队崩溃一败涂地。李成一军元气大伤,后来再也没能反攻襄阳府。[115]
刘豫不断火急向金国求援,但是完颜宗弼刚刚在三月被吴玠一军在仙人关大败,金军主力损折很大,元气未复。又恰逢盛夏,女不耐酷热,正在北方避暑。于是只派了一员史书上未记录姓的、名叫刘合孛堇的二等战将,会合李成,拼凑了陕西和河北签军数万,在邓州西北扎了三十多个营寨防守。[116]
在备办粮草准备了一个多月以后,王贵和张宪分别率军从光化路和横林路向邓州挺进。七月十五日,王贵和张
西宁九洲河畔世家学区有哪些?
西宁九洲河畔世家附近的学区有西宁四中,沈那学校,朝阳小学,陶源小学。
的始祖世系?
氏
人类元宗始祖。洪荒之始,人之起初,历经万年之孕化降生于黑龙江河畔与风水之间。之时,天地四维,有半轻清在上成天,有半重浊坠以下成地。见天地已成,遂而不见,安居中岳,其寿一万八千岁。娶石头缝太元圣女,怀孕十二年,生子元始于脊膂之间。
第一世
中华民族元宗始祖之三皇发源世系图
元始氏
号元始天王,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位居三十六天最上层大罗天中之玉清境,因位居至上,又称上帝。生于正月初一,有彩云护体。元始修治百岁。娶太元玉女,又娶西北隅熊耳、龙门二山之间上元夫人,生子天皇。次子阏逄、三子旃蒙、四子柔兆、五子疆圉、六子著雍、七子屠维、八子上章、九子重光、十子玄默、十一子昭阳、十二子阉茂、十三子大渊献。娶九天玄女,生子赫天氏。
第二世
天皇氏
名天雾,号天穹,以天为姓。娶闻南岷山后土夫人,生子十一人,长子地铿、次子困敦、三子赤奋若、四子摄提格、五子单阏、六子执徐、七子大荒落、八子敦_、九子协洽、十子_滩、十一子作噩。天皇与兄弟十三人制天干定岁。见天干已成,遂而不见,继者为地皇氏出。
第三世
地皇氏
名地铿,生于熊耳龙门山岳,遂之以地为姓,兄弟十一人,俱少有圣德,以地皇氏最为聪慧,传位地铿,得寿一万八千岁。娶西洲天竺国姥摩利支天,以万为姓,号泰阳,生子九,长天英、次天任、三天柱、四天心、五天禽、六天辅、七天冲、八天芮、九天蓬。继之者为人皇氏。
第四世
人皇氏
姓恺,名天英,诞生于荆马提地之山,人皇氏兄弟九人,驾六羽,乘云车,将天下平分为九区,亦名九洲。他兄弟九人,德才兼备,治那九区,亦称九皇氏,传一百五十余世,合得九千六百余年,生子五,长皇伯、次皇仲、三皇叔、四皇季、五皇少。继之者有五龙氏皇伯出。
第五世
五龙氏
人皇氏之子,五龙氏有兄弟五人,治在五方,以五行,布山岳,各驭一龙,长青龙、次红龙、三黄龙、四白龙、五黑龙同朝为官,分为五洲,治理天下无为之化。兄弟五人治在五方,亦曰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令,布五方东西南北中央之山岳。五龙氏没,继之者分有五十九姓,摄提氏出。
第六世
摄提氏
五十九姓氏,继五龙氏而得天下,以岁首为纪,继五龙氏以治,分画山川,各统一隅,因五龙之政,略不改作。摄提氏没,继之者合雒氏出。
第七世
合雒氏
合雒氏三姓,系摄提氏之派,名旺中、旺正、旺丁者,分居三方,教民开土穴而居,乘蜚鹿以理,龟图出洛,从而合之也,谓君民同是穴居,无分高下,乃定其制,君长居山洞岩穴,下民仍居土窟。合雒氏没,连通氏继治。
第八世
连通氏
连通氏六姓,系合雒氏之派,名僚、侈、佳、住、仁、信者六人,乘蜚麟以治天下,道化相承,通彻无间。连通氏没,继治者有叙命氏出。
第九世
叙命氏
继连通氏而得天下,连通之时,有叙命氏四姓,名曰连一、连二、连三、连四,乃系连通氏之派。叙命氏四姓作乘,烦居弟,居忠,居信三弟,亦召其为首者至,吾自有分付.三弟各领旨而去。叙命氏没,修水氏继治。
第十世
修水氏
一曰六龙氏,继叙命氏而得天下,共八十三君,治世四千五百三十五载。是时奸宄未恣,情欲未侈。修水氏没,循蜚氏出。
十一世
循蜚氏
循蜚氏之世,已经前五六七君为治,天下百姓有山可食,有穴可安身,循蜚一治,天下莫不循化,真如蜚之神速,故其号循蜚。因其有神通,居区恒处,特喜于巴蜀地方缠迹。握大象,持化权以治民。循蜚氏没,继之者有钜灵氏出。
十二世
钜灵氏
生于汾阴睢上,号尸,有兄弟五人,号五丁力士。钜灵召之,逸而不出,钜灵乃烈火焚林,不得已皆来拜服。五丁身长力大,凹处填平,焚开林木,搭起浮桥。功成复命,钜灵大善,乃教以修真养静之道,相隐蜀之深山。治世二百五十五万四千年。继之者人有句疆氏。
十三世
句疆氏
继钜灵氏而得天下,治世五百三十五万四千年。句疆氏没,谯明氏出。
十四世
谯明氏
继句疆氏而得天下,治世五万七千年。谯明氏没,涿光氏出。
十五世
涿光氏
继谯明氏而得天下,治世四万四千年。涿光氏没,钩阵氏出。
十六世
钩阵氏
继涿光氏而得天下,治世五千六百年。钩阵氏没,黄神氏出。
十七世
黄神氏
一曰神黄氏,名黄袜,伟体宏声,独知性命之道,常以清净致治,历三百四十年,容颜不衰。时长淮有钜神氏,亦善修炼之学。黄神以其志向相同,乃让之为君,自匿山中安养。继钩阵氏立,治世五百五十万五百六十年。黄神氏没,钜神氏出。
十八世
钜神氏
名拒神氏,又名狙神氏。黄神之时,钜神出驾六蜚羊,其行若电,巡行天下,人民从其化,治世三百岁,亦隐而不现。五传共一千五百岁,有犁灵氏相继而治。钜神氏没,尸在东荒,经百岁不坏。
十九世
犁灵氏
一名藜芦氏。继钜神氏而立,居巴蜀,蜀中五兄弟能驱阴阳,反山川,险修通。削平成坦途,将隔断处能使不隔断,易流处能使同流。山川因此安排之好。真是按图正端而治天极。自循蜚纪氏至犁灵活氏没,共计九君世,一千五百岁。犁灵氏没,继之者有大骞氏出。
二十世
大骞氏
名泰块。生于南密之曲,居青要之山,得武罗为佐,相治而治。昔时黄帝访泰块于具茨山之地。其后有龠兹氏,居住河之九都之和山,往来于负山之阳,出入俱有神光,民见莫不从化。泰块即徙居具茨山仙人广成子。大骞氏没,继之者分有天瑰氏。
廿一世
天瑰氏
一名大_氏,继大骞氏而立,御世既久,见岁月如驶,生世无常。游于泰清,乃教武罗独掌治柄,避入具茨之奥。天瑰氏没,继之者分有鬼隗氏。
廿二世
鬼隗氏
一作_,名武罗,武罗生而有异,人面豹文,小腰白首,声鸣如_,耳穿以_。自大_去后,更号鬼隗氏,鬼隗出入叵测,因游敖岸山首,遇一人跨兽闲行,问其号氏,云是野民薰池。鬼隗见其辞气雍和,知可任重,遂以天下托之,薰池不敢辞,是为掩兹氏。
廿三世
掩兹氏
一曰_兹氏,名薰池,居_州之山,乘四角白鹿,生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蛇,名曰_兹。鸟即凤,蛇即龙,是为龙凤同源的象征。掩兹继鬼隗氏而得天下,_兹氏隐去,泰逢氏出。
廿四世
泰逢氏
居于_山,是山曲回五重,实惟河之九都。泰逢好游,出驾文马,游于_山之阳。出入有光,能动天地之气,致兴云雨,民称之曰吉神(一曰没为河神),皆从之游。泰逢遂隐和山自修,冉相氏继立。
廿五世
冉相氏
冉相生于阳纡,得其环中,思治道必以省约,以随成与,无终无始,无几无时,不乐巡游,民都归化,谓之曰。冉相殁,盖盈氏出。
廿六世
盖盈氏
生于若滨禺中之地(若水之间也),亦因其治。继冉相氏而得天下,治世二千五百四十载,盖盈氏没,大敦氏出。
廿七世
大敦氏
继盖盈氏而得天下,治世三千五百载,大敦氏隐于山中,灵阳氏继出。
廿八世
灵阳氏
一曰云阳氏,是为阳帝,处于千沙之丘,寄迹甘泉山,衡山之阳(今茶陵之云阳,有七十二峰)。厥化混混,厥生涝,自号云阳山人。常言云阳之墟可以避世,遂深入养晦。后有巫常氏出,务以退让化民。
廿九世
巫常氏
继灵阳氏而得天下,治世六千三百载,巫常氏没,泰壹氏继出。
三十世
泰壹氏
名皇人,自号天真皇人。生于峨眉山,即传以三一真道。他能制天下大同之制,调宇宙大鸿之气,操法揽而常存者,为政四百余岁,颇厌尘嚣。皇人与长子都、少子章隐于天中云阳山,在衡山之阳。其弟镇元子自在西方万寿山修真,不欲治天下,而空桑氏继出。
卅一世
空桑氏
一曰直桑氏,又曰广桑氏,号镇元子。生于中区空桑之地,其处有中空广桑一株,故地以木名,人以地号,因曰空桑氏,又曰广桑氏,都城于陈留县南十五里,名为空桑城,能一遵泰壹之政,而民相安。后伊尹生于此城。空桑氏没,神民氏出。
卅二世
神民氏
名为神皇。都城于神民之丘,使民神异业,各治一事,精气通行。令编草为衣,易果而食。又伐木作桴,便于水道,民皆悦从,因呼曰神皇。驾五花六蜚鹿,治三百岁,入山不出。政三岁。诗云:“今古由来只一情,遇人骇古不疑今,试将今古从头看,今即古兮古即今。”神民氏没,继之者有猗帝氏。
卅三世
猗帝氏
治于猗帝之山,故以为号。初循蜚纪时,惟德相承,有号无世,至此则父子继立,有号无世,咸有制作,后人因而利之,是谓因提纪,凡十三世。猗帝氏没,次民氏继之,皆从神皇之教令。
卅四世
次民氏
《六六君世》载:人皇氏至循蜚氏,共廿二氏,计六十六世。循蜚氏至次民氏没,辰放氏作,天地易命,是为皇次屈。时多阴风四起,玄霜大作,那草木衣服,难禁得这些风霜之寒。人们背挨的背挨,偎抱的偎抱,每值一阵风来,个个缩颈吐舌,口不能言。次民氏没,继之者有因提氏出。
卅五世
因提氏
继次民氏得天下,父子相传,有号有世。因提氏没,继之者有元皇出,天地易命,以地纪穴处始终也。
卅六世
辰放氏
出于渤海之地,号曰元皇,生得渠头四乳,驾六飞麟,而从日月,上下天地,常入水行,能与鬼神比德合谋。百姓听他言,去削剥软树皮,觅藤萝裹在身上。果然是御得风霜雨,时皆曰:为衣皮之民,治二百五十岁,临终命葬于峨眉山旁。传位皇次氏,四世而蜀山氏作。
卅七世
皇次氏
名曰禅通氏,开始信神封禅。继辰放以治,共有十三氏,共为七十世。禅通氏没,继之者蜀山出。
卅八世
蜀山氏
蜀山之时,以蜀山为国,肇自人皇,其后有三君,曰蚕丛、曰柏灌、曰鱼凫。各数百年,共名蜀山。蚕丛出居瞿上治民。鱼凫导合江流及治蒲泽,后人彭山修道。伯雍世守蜀山,因以为号。有君曰景生,人氓椎结左言,不知文字,因教以会理民物,使之智流四还。时大通门复有豕傀氏出。
卅九世
豕傀氏
继蜀山氏后,_傀氏作,居大通门,继蜀山氏而得天下,治东北,传六世,而有浑沌氏出。
四十世
浑沌氏
一名混沌氏。作于西北,生而不杀,予而不夺,执中涵和。除日无岁,无内而无外者,浑沌之始也。传七世,东方有东户氏出。
四一世
东户氏
东方之时,九土荒屯,禽兽生息得繁多,成群而游,竹木也生息得茂盛,稠密而深。百姓路不拾遗,让失主自来捡去,耕种者有吃不完的余粮,也不藏起来,也无人偷取。共同劳动,共同食住,同笑同歌,至德之世,其传始远,传十七世,而皇潭氏作,其时有六凤凰出。
四二世
皇覃氏
一作离光氏,皇覃于太白,授以二景灵符。历衡山之野,黄盖童子叩其丹元,携广寿老人作伴,而治天下合雄之时,盈易三男三女,以女为姓,始三头,谓之合雄纪,时有六凤凰出,生得五彩身体。凤凰是天地间瑞鸟,今有此五六凤凰成群,母系氏族产生。皇覃氏治二百五十岁,遂而不见,传七世,有启统氏作。
四三世
启统氏
皇覃之时,女姓日出,则成群相邀同行,拉手拍肩,各人寻自己意受,同类而处。不拘生熟,男不分,女无别,男女纷杂居住相爱,即相交媾,生下子女,惟母亲骨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百姓居住,如鹑鸟一般,出无一个常居之住处,到处为家。传三世,有吉夷氏作。
四四世
吉夷氏
继启统氏而得天下,传四世,二氏皆韬光晦迹,而民自化,万庶如涵泳于和气之中。及几蘧氏出。
四五世
几蘧氏
吉夷之时,不治亦不乱徇,耳目内通,而外乎心知。时天下之人,已将人皇所设配合之道废弛,昼则旅行,夜则杂处,是以所生子女,惟知有母,不知其父,一似鹑居觳饮,生世不求不誉,死则槁舁风化而已。几蘧氏任民情所欲,谓之曰知生之民。几蘧氏没,提梃氏出。
四六世
提梃氏
皇潭氏之裔,提梃氏,继几蘧氏而得天下,传三十五世,通纪七十二姓,故号通姓氏。提梃氏没,稀韦氏出,作有苑囿以自适。
四七世
稀韦氏
一曰_韦氏,生于中方崇,为《六十六君》第五十七君。稀韦之时,人居土穴,处在郊野,与物类相为友,人类与鸟兽也互不伤害。女人力小,常被兽咬伤。众人齐上,擒虎豹熊罴之猛兽,众人大获全胜,百姓听之,故由母系氏族转化父系氏族。稀韦氏没,大巢氏出。
四八世
大巢氏
一曰鸿蒙氏。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为防野兽侵害,鸿蒙教之巢居,昼拾橡栗、暮栖木上,于是民皆巢居避之,民才由穴居到巢居,后人称其为巢湖人。《太平御览》引《项峻始学篇》《始学篇》曰: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传二世,有巢氏出。迁都于北方圣地石楼山。
四九世
有巢氏
一曰史皇氏,号青龙氏,世号巢皇。太古之先觉,驾六龙,从日月,栖于石娄之山颠。识于天地草木虫鱼鸟兽,俾人居巢穴,食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天下九头咸归,有巢始君也。有巢氏以仿鸟筑巢,构木为屋在树上居住。治三百余岁而隐,传有七世,有燧人氏出。肤成氏、葛天氏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